马新芳|纳家营掠影—七彩云南回坊风情

halal 2018年7月13日18:48:58老街古镇评论12,2945406字阅读18分1秒阅读模式
马新芳|纳家营掠影—七彩云南回坊风情

2018年6月24日,我与新荣兄参加中国回族学会在云南玉溪召开的马联元经堂教育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研讨会,趁会议的间歇之际,我们驱车前往纳家营。纳家营位于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背靠狮子山,面临杞麓湖,北上昆明110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山光湖色,四季如春,纳古镇由纳家营、古城、三家村3个自然村组成。纳家营居住着700多户回族居民。纳家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很自豪,这是因为他们居住的纳家营是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的后代、赛典赤瞻斯丁的重孙纳数鲁建立的古老村落。
公元1368年,赛典赤长子纳速拉丁的孙子纳数鲁出任元江临安广西都元帅府元帅(帅府在今通海县曲陀关),其随军家属几经迁徙,最后定居于狮山脚下、杞麓湖畔的纳古镇。据《清真寺常住碑记》【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孟秋月二十六日所立】记载,纳家营清真寺始建于纳数鲁父子定居此地的明初洪武三年(1370)。康熙年间有所扩建,这是最早的纳数鲁父子定居纳家营并建清真寺的记载。
著名学者纳为信在他的著作中记述了纳数鲁简历及其子孙落籍通海县纳家营的历程: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纳数鲁在通海县曲陀关任回回营(千户营)千户;
约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纳数鲁接替蒙古人旃出任元江临安广西都元帅府大元帅,帅府位于通海县。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率明军抵临安,年过八旬的纳数鲁在未加抵抗的情况下避居仍属自己镇守范围的车里(今西双版纳);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车里归附明朝,纳数鲁则从车里返回通海县曲陀关;
明建文至永乐后期(1400-1420年)前,纳数鲁及其长子纳荣相继在曲陀关逝世;
明建文至永乐后期,纳数鲁长子纳荣的3个儿子共3户及纳数鲁的次子纳华、三子纳富各1户,共计5户落籍通海县纳家营。马新芳|纳家营掠影—七彩云南回坊风情

民居街巷  古朴厚重

走近纳家营的大街小巷,一条条古朴宁静的小巷四通八达。这里很少见飞檐斗拱的门楼与青砖黛瓦的街墙,比比皆是的街巷两旁红土高墙,这用云贵高原特有的红土一层层夯打起来的红土院墙,厚重而结实。走近这一条条青石板铺路、红土墙高耸的街巷,宛如走近欧洲中世纪的古城堡,别有一番感受:红土墙来源于养育云南人民的红土地,接地气,通人气,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居住于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之中的人来说,头顶蓝天白云,行走于红土高墙、青石铺路的街巷之中,特别舒适亲近,犹如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而这历经风雨墙皮已脱落红土墙记载着这里人们历经岁月的沧桑。
我们走近了一户人家,想看看院内的房屋结构,给正在做饭的女主人道了赛俩目,她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里的院落大多是四合院形式,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结构内敛。两坡房顶,长坡向内,短坡向外,使得外墙高耸,据说这种房屋结构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 纳古镇人大主任马恒骧向我们介绍: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所以,纳古民居大多采用紧凑内敛的“一颗印”建筑形式,院落三间四耳是最常见的宅制,既正房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厢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高墙小窗,这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又叫窨子屋。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三间四耳倒八尺”是“一颗印”的最典型的格局。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正房、耳房、门廊的屋檐和大小厦在标高上互不交接,错落有致。马新芳|纳家营掠影—七彩云南回坊风情

重教求知 蔚然成风

纳家营人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他们秉承着“输财兴学”的理念,虔诚的乜贴源源不断,大家踊跃捐资助学,开办经堂教育、文化教育、学前教育等,群众学习热情很高,形成了浓厚的重视教育与热爱学习的氛围。当夜幕降临后的纳家营,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纷纷涌向教室,根据各自所学的程度和内容“对号入座”,学字母、读经典、学文化、听讲座,各求所需,如饥似渴。学员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个班级,上千人参加学习……
文化教育的发展,使得纳家营人才辈出,这里有“一石二斗芝麻尔林(学者)”的称号。纳古历代知名阿訇达400余人,武略将军、举人、进士及儒学训导30余人。享誉中外的阿拉伯文化泰斗、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拉伯文化沙迦国际奖荣获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纳忠教授,著名翻译家、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译者纳训先生,现代经堂教育家纳本慈等也都是纳古人。马新芳|纳家营掠影—七彩云南回坊风情

纳忠故里 民风淳朴

我们专程赶往纳家营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我国最著名阿拉伯文化学者纳忠与纳训的故居,去感受我们民族文化先辈的成长环境。
纳忠 (1910—2008),回族,云南纳家营人,中国当代阿拉伯历史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获埃及开罗爱资哈尔大学学者学位。
纳忠于1943年春起历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云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系主任。1985年当选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学会委员。1983年当选巴基斯坦“希吉莱国际奖金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纳忠先生一生学术成果颇多,有专著和译著二十余种。其中最有影响的《阿拉伯通史》以流畅的文字、丰富的史料全面记述了阿拉伯民族从游牧部落发展到强大民族国家,建立东起中国边境、西迄大西洋边、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全过程。
纳忠的《阿拉伯通史》是中阿文化史上第一次向中国全面介绍阿拉伯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发展进程的大型著作,并较大篇幅阐述了一般阿拉伯史书涉及不多的一些重大课题。如南也门文化的繁荣,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人的国际环境,以及伊斯兰教兴起后,阿拉伯人提出的《麦地那宪章》对促进阿拉伯半岛南北部落从孤立走向统一的作用。
纳忠先生具有认真的治学精神。纳忠先生为了使《阿拉伯通史》图文并茂便于阅读,对于书中需配有很多照片,插图,地图。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有时为了找一幅插图,不顾自己的八十岁的高龄,顶着烈日到北京的各大图书馆查找。在书的内容上,纳忠先生力求写出一般阿拉伯史书涉及不多的内容与细节,因此,他就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挖掘整理,来不断地充实完善,才打造出这部《阿拉伯通史》与众不同的精品,深为学者、读者的喜爱。他所写的《阿拉伯通史》在2001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沙迦阿拉伯文化奖”。
纳忠先生之所以学术成果丰硕著作颇多,除了他具有非同一般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学术造诣外,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坚定的精神支柱! 他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完毕后,就端坐在桌旁诵读半小时的《古兰经》。他总说每天唸一唸《古兰经》,心里才会感到踏实、舒服,才会信心百倍地去努力工作……。纳忠先生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中阿文化交流和阿拉伯文化的研究传播之中。到了晚年他体力精力不支的情况下,还惦着仍是没写完的书,即便在神智不甚清楚时还说:印什安拉乎,(阿拉伯文音译意:托靠真主)我还要写两部书、印什安拉乎,我还要写五部书。
在寻找纳忠故居过程中,尽管开始我们几经周折没找到,但纳家营人虔诚的信仰与淳朴的民风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纳家营虽说是规模不是很大,但小巷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我们这些外来人不熟悉路径,转来转去又回到原地,幸好所到之处,都有人为我们热心指路、引路,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的原因,大部分人知道纳忠却不知其故居在哪里。由于天色已晚,我们准备返程时,在纳家营清真寺门前,碰见五、六位手提蔬菜副食的大姐们,当我们抱着试探的口气再打问时,有一位大姐马上自告奋勇:“我带你们去!”。于是乎,这位大姐双手拎着蔬菜豆制品,顾不上回家做饭,便带领下我们走街串巷曲里拐弯走了近半个小时,终于找到了纳忠的故居。

当我们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位大姐时,她微笑的说:“你们老远到我们这里,这是真主的安排!我们如果没有帮助你们,那就是我们的过错!”从纳忠故居出来已经天黑了,但实在推辞不过去,热心的大姐又带我们去一位历名人故居。就这样她双手拎菜、顾不得家人的晚饭带我们转了一、两个小时,还不亦乐乎,实在令人感动,我望着眼前这位质朴而热心肠的农村妇女,一种敬意油然而生!同行的侄女刘文雅对我说:“这里的人太实诚了!”,我指着湛蓝的天空说:“就像这没有污染的大自然一样,这里的人没有大都市的那种污染,是纯真原生态的。”。望着大姐依依不舍离去的背影,我们这些历经仕途之艰险、商道之艰辛的人,特别是对于饱尝现代社会世态炎凉、诚信缺失之苦的人来说,这里的人是最可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他们天然、绿色、原生态的幸福生活着,难道不为我们这些身心疲惫的人们所羡慕吗!他们以其虔诚的信仰诠释着中国“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理念,抵御着“人之初性本恶”的侵袭。使我们深感虔诚的信仰使得人间自有真情在!

追梦《一千零一夜》

纳训与《一千零一夜》纳训先生1911年出生于纳家营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纳训是他的号,名光政,字槛恒,经名穆罕默德 · 努尔。童年在纳家营清真寺接受经书并授的教育,9岁赴昆明永宁清真寺,继续接受经书并授的教育。后入昆明明德中学学习,1935年由其母校保送到埃及艾资哈尔大学留学深造。1947年回国以后,任昆明明德中学校长,兼任伊斯兰教刊物《清真译报》主编。
纳训先生一生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中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之中,《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包罗了各种各样的精彩故事,荟粹了阿拉伯世界民间故事精华,是规模最大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话、冒险、爱情、名人轶事等各类故事。因其想象丰富、描写生动、故事曲折而风靡全世界。纳训先生用了四十多年的心血致力于《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的翻译。《一千零一夜》记录着阿拉伯几个世纪的社会变迁,闪耀着阿拉伯伦理、文学的光芒,这部长达230万字的巨型译著,填补了我国世界文学名著阿拉伯文学翻译史上的空白,《一千零一夜》是中国第一部直接译自阿拉伯原文的全译本著作。它对国际沟通学术、这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千零一夜》之所以为亿万中国读者所喜爱,是纳训先生为之倾注大量心血精心译著而成。为了保证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的原汁原味,纳训先生反复推敲,其译文既注意保存原作风貌,语言上又考虑到中文的表达习惯,书中大量穿插的诗句,译文韵尾浓郁,译笔流畅,顺理成章,生动亲切,朗朗上口,娓娓动听,令人爱不释手,使亿万中国读者深感阿拉伯文化的魅力,如单行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已成为妇孺皆知的童话故事,。纳训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持之以恒四十年翻译《一千零一夜》,从20世纪40年代,首译《天方夜谭》六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五册,该馆通知纳训先生有几百元钱的稿费。当时伪国币贬值,几百元钱还不够买一张公共汽车票,一气之下钱不要了,第六册译稿也未交出。从此曾断了翻译的念头,然而还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正如纳训先生在1983年写给《云南画报》首都来函中所说:“翻译工作肩负着沟通学术、交流文化的使命,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也是为人民服务。” 他总是把对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到扎扎实实的翻译工作中。
当中国亿万读者都熟知《一千零一夜》,又有多少人知晓纳训呢!纳训埋头苦干大半生为世界文化交流传播做出来杰出的贡献,,他的译作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但他一直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从来不愿意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贡献,从不张扬,而是勤勤恳恳做事,默默低调做人,按常规这样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理应列入史册,但他从来不让别人宣传自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回族当代文艺人物辞典》(原名《回族当代文艺家辞典》),主编胡振华教授托人请他撰写材料,他却立即表示谢绝,理由是他只作了一点翻译转述工作,称不起文艺家,请求主编千万不要将他写进词典去。谦逊如此,令人感佩 !这是中华传统美德,这是纳家营人的光荣传统。,他不仅仅给后人留下了《一千零一夜》这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寻甸阿拉丁小镇

纳训先生译著的《一干零一夜》在我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今中国年轻人中最熟知的华特迪士尼动画制作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阿拉丁》,就出自于纳训翻译的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干零一夜》中阿拉丁神灯故事。 阿拉丁是苏丹国一个裁缝的儿子, 他得到了一盏神灯,只要擦亮神灯,一个自称是神灯的奴隶的巨魔就会出现,它能满足主人的任何要求与希望。寓言启示人们,知足者常乐,贪心人的结果是悲哀。魔法师虽然猖狂是一时的,正义肯定战胜邪恶。鼓励人们在生活中要理智、勇敢地与邪恶做斗争。智慧的云南回族根据纳训先生译著的《一干零一夜》中阿拉丁神灯等诸多童话故事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打造出神奇梦幻的阿拉丁小镇,在寻甸阿拉丁小镇中心花园广场是以《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为蓝本,将阿拉丁神灯、飞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经典童话故事场景融入建筑与商业业态之中,赋予童话梦幻色彩,打造阿拉伯风格建筑城堡艺术小镇,带领大家进入童话的世界。阿拉丁已成为七彩云南又一特色景区,吸引去大批游客。
无巧不成书,寻甸回族自治县的马氏大姓中的“咸阳马”是赛典赤的第五个儿子马速忽的后代,是这里的名门望族。据《马氏家乘》记载:“赛尔哈迪(马速忽之孙),今阿迷(即开远)、石屏、马龙、寻甸是其后裔。”(马速忽曾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纳家营纳姓、合姓与寻甸“咸阳马”同为咸阳王赛典赤瞻斯丁的后代。

2018年7月11日星期三

继续阅读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halal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7月13日18:48:58
朱文杰|西安的朱雀大街 老街古镇

朱文杰|西安的朱雀大街

一 西安的朱雀大街因唐长安皇城朱雀门而得名,绵延历史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如此千寿之古街真让人惊叹。 据文献记载,隋唐时的朱雀大街宽约150米,长5020米。唐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街东归万...
朱文杰|西安的老街安居巷 老街古镇

朱文杰|西安的老街安居巷

小小的一条不怎么起眼的安居巷,历史却很悠久。 大明王朝时在此设立过铸造钱币的宝泉局,因而巷名就被叫成了钱局巷。 你还会看到,镇守在碑林博物馆大门外的一对铜狮子,就系安居巷“钱局”所铸,狮身上贴着千余枚...
马祖林|旬阳的古镇蜀河 老街古镇

马祖林|旬阳的古镇蜀河

早上的九点从镇安火车站坐车出发,近两个小时后到了旬阳县北站,出了车站坐中巴车过汉江,沿着西岸而行六十多公里,到了蜀河古镇。沿途是一条狭长的山谷,汉江像一条游龙,蜿蜒于谷底。两岸高山耸立,一路上看不到村...
新芳|通衢商埠 石头古镇—蜀河 老街古镇

新芳|通衢商埠 石头古镇—蜀河

想去蜀河由来已久,日前在陕南的蒙蒙细雨中成行。位于陕西旬阳的蜀河古镇为古蜀国所在地,因其所处地域交通优势,自古以来就是鄂、陕、川三地物流交汇的重要中转集散之地,物流的畅通,带来文化的交融,各地商贾纷至...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