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关有条老街巷叫窦府巷,因传说“射屏招亲”闻名古今。
据《新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的妻子窦氏年轻时,才貌双全,其父母欲得乘龙快婿,便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让求婚者朝门屏射两箭,看谁能射中孔雀之目,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全看天意。随后求婚者云集,但几十个求婚者没有一个射中孔雀之目,轮到李渊射时才两箭各中一目,终于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被传为美谈。后来,于是,李渊的妻子窦氏有了“孔雀夫人”之美称,人们也常以“雀屏”比喻择婿。
而这件招亲择婿之事就发生在陕西的长安。李渊的妻子窦氏是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武帝宇文邕姐姐之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
窦毅居宅位于长安城的宣阳坊南门之西。具体说来,宣阳坊在今天的城南和平门外刁家村、李家村一带。西安城东门外长乐坊还有窦府巷,也传说是“雀屏招亲”的发生地。
这两地方也可能都是真的,一是凭窦毅的身份当年有两处府邸,极有可能,再就是搬家。因了此传说,后世新婚洞房的喜联就有“屏中金孔雀,枕上玉鸳鸯”。
《旧唐书》《新唐书》《太平御览》均记载:“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长安。”但“射屏招亲”也有值得质疑的地方,因为北周天和七年(公元572年)时年仅7岁的李渊袭唐国公爵位。北周禅位隋(公元581年)时,李渊15岁,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外甥,备受宠爱,先后任州刺史、郡太守、中央卫尉少卿。
另外,18岁左右时的李渊,袭唐国公爵位,位居高官,身份已极为高贵,他为招婿来射雀屏,那真正是传奇了,只可能是他慕窦氏女艳名而来。“射屏招亲”应该是后人的附会和给大唐皇家锦上添花所为。《旧唐书·窦皇后传》中对这段故事也有所记载。因为李渊当上了唐朝开国皇帝,如此龙凤呈祥的美丽传说就流芳千古了。
窦府巷位于西安城东门外长乐坊东部,北口起自长乐坊,南端到头后向西折一段,与景龙池位于中段相接,成丁字型,是曾经的东郭城东郭门内第一条南北巷子,长五六百米。明清后西安城东关一带就衰落了,长乐坊及其周边成为老西安市民的社区聚集地,窦府巷也就成为其中一条偏僻的背街陋巷,逐渐淡出社会的关注,即使居住此地的市民也很少有人知晓其由来。 因之也曾被称为豆腐巷,清嘉庆《咸宁县志东郭图》就标为豆腐巷。
但也有这里的老住户回忆说:窦府巷里南段路东还有一座娘娘庙(也叫孔雀庵),每年3月3日还有庙会。不过也许是因为地处幽幽小巷深处,娘娘庙的庙会自然没形成规模,前来过会的多是附近居民,自娱自乐,也各得其所。一些老人说,这座娘娘庙就是为纪念太穆皇后窦氏的。可惜庙宇早就不在了,无法考征,只能留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窦府巷的路面要高出相交的长乐坊近两米。雨雪天时真正是行路难,住户进出巷口,买粮买煤,拉土拉炭,只能走左右两条小坡道,坡道陡而窄,车辆只能绕行。再有,网上有一幅窦府巷街道的老照片,照片上街边的人行道有一石桌,圆形,周边东、南、北三个方向放置着三个小石凳。看来是无主之物,有人说是从拆迁时自家的老院子里“抢救”出来的。圆形石桌像一面石鼓,很古朴,但来历无法说清。
民国二十八年《西京城关平面图》上,窦府巷与景龙巷是两条南北平行的狭窄小巷。两巷南边交汇相连,交汇处曾经还有一个不大的土戏台,每当有戏班子来演,这里就成了小孩子的乐园。我的朋友商子雍兄曾住景龙巷回忆他的童年,写有一篇《窦府巷口的戏台》其中有:“在连接景龙池和窦府巷的丁字路口处的空地上,就有一个土坯砌成的戏台。现在回想起来,这个长久留在我梦境之中的戏台,实在是一个简陋之至的所在,可在当时,这里却是我的乐园、我的圣地。”
而景龙池和窦府巷之西有以一条较宽的街,清代至1949年叫“更衣坊”,大概指接迎应召官员进西安城更换官服的地方。“文革”初改名为更新街,这条街四通八达,周围有索罗巷、面王巷、中和巷和管家巷等。子雍的弟弟商子周先生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在这里的一段顺口溜:“穿绸挂缎中和巷,做官为宦面王巷,挑葱卖菜管家巷,拉屎尿尿索罗巷。”一下勾勒出这些巷子的差异,非常有趣。而因了更新街,“文革”初的1966年景龙池也跟着改名为更新九巷,窦府巷成了更新十巷,1973年景龙池和窦府巷恢复旧名,而更新街没恢复“更衣坊”,似乎说明这个取意万象更新的街名还凑合,有人认可。但历史记忆却被割断了,好在窦府巷尚存。
对于西安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来说,古城的街巷名称背后的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肯定会为这座城市增加历史厚度的,关键在于能否在街巷口挂牌立碑,让这些典故、传说都“活”起来。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评论